本报讯 (记者 杨辉 通讯员钟伟)绍兴县杨汛桥镇园里湖居委会的孔雪根经营着一家布艺公司,尽管平时生意很忙,但每天看《绍兴县报》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他说:“报纸通过新闻告诉我们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思路和政策,告诉我们轻纺原料市场行情、国际上对轻纺产业的形势分析,对我经营很有帮助。”
像这样读报、用报的农民,在杨汛桥镇“县报村”——园里湖居委会和建吴居委会为数不少。一位居民说,订报读报营造了一种学习氛围,更多的是报纸上提供的法律知识、生活常识和农技知识,丰富和服务了我们的生活。杨汛桥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对新型农民的培育,以建设“县报村”为抓手,把它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村民素质的实事工程来抓。“新农村建设不光是村庄美化,订报读报、营造学习氛围、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应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建设‘县报村’是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培育新农民的有效载体。”该镇分管宣传工作的负责人如是说。据悉,该镇明年又将上孙居委会、蒲荡夏村列为“县报村”。目前,全镇各村(居)都建有阅报栏、阅报亭。随着“县报村”订报量的增加,报纸到村不到户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不少“县报村”配备了义务送报员,负责送报到农家,使农民由此告别了看报难。
据了解,绍兴县的“县报村”创建始于去年,当年共有21个村列入创建单位,农民订阅县报5944份。今年绍兴县要求扩大“县报村”覆盖面,以更广泛地服务农村,至今,全县19个镇(街道)已有38个村列为“县报村”创建单位。孙端镇后双盘村今年被列为“县报村”创建单位,该村村委会主任冯国海告诉记者:由于县、镇两级财政对“县报村”分别补助2万元,村民们知道订报有补贴的政策后,订报积极性明显提高,虽说订份报纸村民自己还得掏出10元钱,但全村722户村民目前已有一半以上订了明年的报纸,共订阅《浙江日报》、《农村信息报》等各类报纸杂志400多份,报刊费支出近6万元。现在村里有阅报栏,农家门口有报箱,还准备聘一位投递员负责送报,投递员每月500元的报酬由村集体承担,使订了报的村民能及时收到报纸。
孙端镇分管农业副镇长徐军认为,不是农民不喜欢看报,而是过去订了报纸收不到报纸。建了“县报村”后,订报有了规模,报纸也可送到家门口了。绍兴县农业局局长陈炳松说,政府补贴农民订报,引导和培养农民读报用报,让农民了解农村政策,掌握农技知识,对提高村民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很有帮助。(配发的评论《以报传情》,刊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