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版:浙江农作

我省食用菌产业花开节节高

今年产量有望再创新高,突破90万吨大关

  本报讯 (记者 金茹) 我省是全国食用菌主产省,近日,记者从省农业厅农作局了解到,受香菇生产的恢复性增长和金针菇的持续高速发展,今年我省食用菌总产有望再创历史新高,预计比2006年增产10%以上,突破90万吨大关。
  强有力的政策扶持是我省食用菌得以快速发展的巨大动力。2003年,省政府就将食用菌确定为我省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并制定了《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定了食用菌的主攻方向、优势区域和发展目标;2005年,又编制《分品种规划》,提出重点建设香菇、蘑菇、金针菇、黑木耳、特色食用菌等五大生产基地;去年,省政府将食用菌列为我省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之一,明确食用菌产业的工作重点是“在稳定香菇等木腐类食用菌生产的基础上,加快珍稀类和草腐类食用菌开发,培育新型菌种生产体系”;今年7月,省农财两厅联合下发《主导产业实施意见的通知》,具体布置了食用菌产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工作措施和配套政策等,有力促进了该产业的稳定发展。近年来,我省食用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品种开发成效明显。如香菇,已从2000年的53万吨下降到去年的43万吨,金针菇产量则从2000年的3.5万吨发展到去年的16万余吨,成为发展最快、效益最稳定的主栽品种,同时,以秀珍菇和杏鲍菇为代表的食用菌新品种不断涌现,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我省食用菌建设以优势基地项目为抓手,积极探索实践园区型、工厂型、龙头带动型和资源共享型等多种食用菌集约化生产新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常山的食用菌科技园区、江山和龙泉的工厂化生产模式等都在促进产业升级发展中起到了引领作用。据估算,目前我省已有近100个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的高效基地,并集聚形成了一大批优势产业群。集约化生产发展模式还吸引了大量工商资本。而工商企业参与食用菌产业发展已成为该产业一大亮点。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和工业理念的注入,不仅促进了食用菌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更促进了“产业化集聚、专业化分工”生产经营新机制的形成,加快了先进适用技术的组装集成和示范。
  菇稻轮作、胶囊菌种技术、反季节高温香菇技术等一批新型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研发,将食用菌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得到了充分挖掘,增加了产业发展后劲。如由于代料黑木耳栽培技术的突破,带动了黑木耳生产的快速发展,产量猛增,至去年已接近食用菌总产量的十分之一,而蘑菇湿热二次蒸汽发酵技术的开发,大大提高了蘑菇的单产和品质。我省还组织实施了一批食用菌菌种良繁基地项目,良种率在95%以上,一批香菇、蘑菇、金针菇和黑木耳品种成为全国主推品种,并通过国家、省级认定。
  据省农作局有关人士介绍,根据资源承载能力和市场消费的需求,“十一五”期间,我省将重点发展金针菇、双孢蘑菇等受资源约束小、市场稳定、消费量大的大宗草腐菌品种,大力培育发展秀珍菇、杏鲍菇等市场适销的特色品种,积极开发竹荪等潜力品种;根据我省食用菌特色优势产业带建设规划,组织实施一批集约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通过样板示范和辐射带动,转变增长方式,加快推进规模化集约生产;今后一段时期,我省逐步建立菌种产销新机制,健全规范食用菌母种、原种、栽培种三级菌种生产体系,实施菌种产业提升工程;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重点收集香菇、金针菇、蘑菇、黑木耳等菇种的种质资源,加大品种选育和产业化以及其他各类优良品种引进力度。
特别提醒
  受出口压制及干香菇价格下降拖累,三季度鲜香菇价格有所下降,专业人士预计,随着冬菇的大量上市,香菇价格将仍有回落趁势。因此提醒菇农要抓紧鲜菇销售,减少库存,降低风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