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 卫
近日,衢州市石梁镇坎底村52岁的果农王云康看着自家6亩柑橘园里硕果累累,不禁喜笑颜开。“从树上的果实判断,今年我种的 柑一级果的比例将从过去的40%增加到85%左右,预计每亩至少可多赚800元。”王云康说,去年,他和村里的果农一起参加了当地政府组织的农业技能培训班,学习柑桔栽培和无公害水果生产的技术,在果园施行了疏树、疏枝、疏果和改土等“三疏一改”技术。“我种了20年柑桔,今年很可能是单株产值最高的一年。”
在我省,越来越多的农民像王云康一样,通过科技培训走上了产业发展、增收致富的道路。特别是作为全省强龙兴农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百个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启动以来,各地因地、因时、因人、因势组织教育培训,使教育培训更具适用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导向性,从而大大提高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和实际效果。记者从嘉善县农经局了解到,从去年8月至今,该县已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270期,受训农民10413人次。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非常高,经常会有农民打电话来询问最近有什么培训班,每次开班人数都大大超出预计人数。魏塘镇联星村西甜瓜种植大户徐玲玲说,她去年参加培训后,今年特意引进了新的甜瓜品种,改进了种植方法,每亩西甜瓜效益可达8000至1万元,比往年增加了近2000元。据悉,我省今年将在基础较好、设施齐全、教育条件具备和工作基础扎实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基地中择优选建30个示范基地。
为了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传授给农民,应用于生产,并给农民建立可看可学的示范基地,我省还同时开展了百个示范性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站和百个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项目。百个示范性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站建设项目的目标是到2010年,按照“有机构人员,有工作场所,有试验示范基地,有信息、交通、服务手段,有经费保障”的“新五有”要求,在全省范围内重点建设100个省级示范性乡镇农技推广站,带动和促进全省乡镇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机制的创新、推广条件的改善、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建设和推广能力的不断完善和提升。项目实施以来,我省逐步建立健全了新型农技推广网络体系、岗位设置体系、工作责任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和农技推广保障体系,为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打下了坚实基础。
百个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项目的目标是到2010年,在全省重点扶持建立100个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示范性农业科技示范场。通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扶持,使其成为当地新技术的试验基地、优良品种的引繁基地、实用技术的培训基地、标准化生产的示范基地、新型农民的培育基地及农科教的结合基地。通过典型示范和引导,带动各地进一步重视和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扩大覆盖面,提升质量水平和技术层次。目前,在省级重点项目的示范带动下,我省各地已建有各级各类不同形式的农业科技示范场900余个,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技推广道路,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造就了一批基层农技推广的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