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和肉制品产业 金华市养猪业历史悠久。金华“两头乌”是我国著名的优良地方猪种之
一,以“两头乌”猪后腿腌制加工而成的金华火腿驰名中外。近几年,金华市委、市政府把生猪和
肉制品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到2006年底,全市年生猪饲养量346.9万头,万头以上
猪场17个,生猪规模出栏比例达到65%。建成了一批供港猪场,每年专供沪、港活猪30万头。全市现有火
腿加工企业110家,年加工销售火腿400万只,其中出口20多万只。
奶牛乳品产业 金华素有“中国南方奶牛之乡”美誉,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集牧草生产、奶牛养殖、乳品加工为
一体的完整的产业化经营体系。2006年全市奶牛存栏3.2万头,占全省奶牛存栏的一半;鲜奶产量10万吨。金华奶牛乳
品业注重走特色精品之路,积极推进“三个转变”:一是推进分散养殖向集约化生态型养殖模式转变,全市已经建成58个生态
环保型养殖小区;二是从美国、瑞典、日本等国引进先进设备,推进两次高温灭菌向瞬间超高温灭菌转变,为金华乳制品加工业跨
入国内先进行列奠定基础;三是推进传统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现代品牌标准化管理模式转变。
水果蔬菜产业 2006年,金华市果蔬产值25亿元,约占金华农业总产值的23%。水果种植面积62万亩,产量54.8万吨,主要种类有
葡萄、柑桔、桃、李、杨梅、枇杷等。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小流域和小气候,金华的小水果都很有特色。金华常年种植蔬菜瓜果66万亩,产量95
万吨,以毛芋、白菜、莲藕、四季豆、草莓等品种为主。近年来,水果蔬菜的区域化生产非常明显,许多地方形成了连片的千亩、万亩基地。水生蔬菜、
高山蔬菜发展迅速,全市有高山蔬菜9万亩。现有蔬菜加工出口企业30多家,年加工能力16万吨。
花卉苗木产业 金华是浙江省最大的花卉苗木特色基地之一,是华东地区绿化乔木的主要生产基地,地方特色明显,佛手、茶花、兰花、绿化乔木、园
艺资材等更是在全省独树一帜。全市花木面积16万亩,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从业人员达13万人。金华花卉苗木品种较多,其中茶花、兰花、佛手、桂花、香樟
等花卉苗木生产颇具特色,并形成了一定规模。佛手是金华的传统名特产,素称“金佛手”,几百年来一直在海内外享有盛名,被称为“世上之奇卉,人间之仙果”,
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
中药材和食用菌产业 中药材和食用菌是金华最具特色的地方传统产业之一,是部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磐安、东阳一带自唐代以来就有人工种植药
材的历史,是“浙八味”的主产区。其中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白芍五味道地药材,盛产于磐安,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天麻的产量居全国之首。金华有中药材面积10
万亩。食用菌主要产自磐安和武义,全市年种植香菇、平菇、木耳等食用菌8000万袋,年产量7万吨,磐安香菇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香菇之乡”。
茶叶产业 金华的自然环境条件非常适宜茶树生长,茶叶品质优良,在古代“东白春芽”、“婺州举岩”曾被列为皇室贡茶。全市茶叶种植面积27.2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23
万亩,常年产量1.8万吨,产值达到6个亿。茶园主要分布在磐安、武义、浦江、东阳、义乌等县(市)。这几年以发展名茶和有机茶为突破口,改造老茶园,更新品种,创立品牌,形成了
浙江有机茶“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2006年全市有机茶颁证面积达4.5万亩,名茶产量超6000吨,形成了一批较具知名度的茶叶品牌。武义县被认定为“中国有机茶之乡”。
粮油种植业 金华是浙江省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最高年份播种面积达到560万亩,总产量200万吨。水稻以及旱粮生产有一定优势。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逐年下
降,2006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21万亩,产量83万吨。油菜也是金华的大宗农作物,2006年播种面积25.9万亩,产量2.8万吨。
水产养殖业 金华市地处浙江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积温丰富,钱塘江水系穿境而过。境内山塘水库星罗棋布,水质清新,水体相对独立,交叉污染少,非常适宜水产养殖。全市共有水面79.13万亩,其中江溪41.85万亩,已养水面30.36万亩。2006年全市水产品产量5.27万吨,产值8.42亿元。养殖水面以山塘水库为主,山塘15.97万亩,水库13.03万亩,共计29万亩,占已养水面的95.52%。其中养殖珍珠8.5万亩,产量484吨,养殖甲鱼1400多万只。另外还有稻田养殖面积7.8万亩。充足而优质的水域资源为金华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